- 王生;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增强适应性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教育需求,有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从教育实践来看,本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类型定位,在完善制度体系、动态适配专业、深化“三教”改革、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及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03期 v.38;No.161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桃;
职普融通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深化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然举措,也是适应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应然选择,更是塑造高端化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举。基于职普融通政策,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办学形式丰富性、学位设置多样性、专业建设客观性的多元化本质特征。立足职普融通发展走向,职业本科院校应革新多元协同机制,建设职业本科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本科教育育人生态体系,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38;No.161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桥;闫格宁;张淑卿;胡鑫;
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市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在院校数量、层次结构、资源分布及专业布局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推动青岛市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存量提质”替代传统规模扩张,系统构建多维度创新发展路径体系,包括扩容提质、层次贯通、培优扶强、专业适配、政策赋能等,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与工业互联网之都提供人才与创新动能。
2025年03期 v.38;No.16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德伟;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价值引领、情感滋养、能力驱动和价值转化,教育家精神可以多向赋能思政课教师的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教育家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25年03期 v.38;No.16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明宇;丁志健;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家精神以精神坐标明确价值导向,以德技双馨重塑职业内涵,以产教融合提升竞争实力,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思想引领力与实践驱动力。当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教师来源单一化、激励评价机制滞后、产教协同生态薄弱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拓宽政校企协同引才渠道,厚植技术报国使命,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双师型”教师从技能传授者向育人共同体转型,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2025年03期 v.38;No.16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伯送;潘文杰;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当下,高职教育与老年教育师资共享模式中的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两类教育教师群体存在代际认知差异、跨学科需求分化及教学模式转换障碍。鉴于高职教育和老年教育存在目标契合、技术应用场景相似及师资能力互补等,可以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定制分层培训课程、搭建交流平台等创新路径,形成动态提升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框架,助力我国高职教育与老年教育协同发展。
2025年03期 v.38;No.16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玉龙;王丽新;
高职数字化实训课程建设以数字理念、技术和智能产品装备实训课堂,进一步来促进职业教育的“三个对接”,加快构建数字化职教新生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构数字化实训课程,要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推进模块化、项目式课程建设,锚定课程目标、解析课程元素、发掘课程资源,妥善衔接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高职院校要通过优选课程项目、规范课程流程、完善保障机制等方式持续优化实训课程,全面推进数字时代高职幼师生学习方式的嬗变。
2025年03期 v.38;No.161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晓周;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智慧资助,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对资助育人的现实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政策体系和技术驱动,创新智慧资助模式,推动需求精准化、过程科学化和发展协同化,实现数字技术工具理性与学生资助价值理性的深度融合。
2025年03期 v.38;No.16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